男性和女性有什麽不一樣?

男性和女性有什麽不一樣? 華金瑪 男性和女性有什麽不一樣? 華金瑪 “一陰一陽之謂道",男女之別還會成爲問題嗎? 是的。 “一性化"主張只有一性,社會建構主義者主張性別乃是社會建造出來的,言內之意便是性別本不存在了。 那末,男性和女性的差別,或者說男人和女人的差別,或簡單說男女之別,或者用一個詞:性別,到底存不存在?存在的話,又表現在哪里?差別大不大?這些差別又是如何形成的?有差別好,還是不要差別好,無男無女,不男不女,純男純女,亦男亦女,哪種更好? 性別到底存不存在? 性別,當然是存在的。有人主張“一性化",其實也只能把人們在心理上和社會上性別差異減到最小,根本無法消除人們在生物學上的性差別。男女之別,在娘胎裏便有了,娘肚子可還不是“社會",如何會是社會建構出來的?至少無法否認的是:受精時便決定了的性別乃是生物決定的。 男、女兩性在生物學上的差別,其實,不但存在,而且是多層次的。 最根本的男性個體和女性個體的生物學差別,是在遺傳學上的,即“性染色體"和“性染色質"不同。正常男性是XY型,女性是XX型。或者說帶“性染色體Y"的精子和卵子(都是帶性染色體X的)結合,形成的後代是男性(XY);帶“性染色體X"的精子和卵子結合,形成的後代是女性(XX)。 其次的差別,是在性腺上的,男性爲睾丸,女性爲卵巢,它們決定著男、女其他生殖器上和第二性徵的差異; 再次的差別,是在化學上的,更確切一點說,是性激素(性甾體)上的。“性激素"是“雌激素"、“雄激素"和“孕激素"三類物質總稱。遺傳上的和性腺上的性差別,是通過性激素的作用,來實現其對性發育和性生殖的決定性影響的。男性體內雄激素多,女性體內雌激素多,尤其是雌激素“睾丸酮"的存在與否、量的 多少、作用能否發揮對性器官和第二性徵的發育更爲關鍵。 再其次的差別,是生殖道和外生殖器上的差別,在男性爲輸精管、精囊、前列腺、陰莖、陰囊等;在女性爲輸卵管、子宮、陰道、陰蒂、小陰唇、大陰唇等。 再其次的差別,是第二性徵(副性徵)的差別,男性體格高大,發髯叢生,喉結突出,聲音低沈,女性曲線柔美,乳房發達,脂肪豐潤,聲音高調,等等。 實際上,性的差別,並不只在生物學上。 性別表現在哪里? 性的差別,還表現在心理學上和社會學上。 性在心理學上的差別,是多樣的(見下);性在社會學上的差別,是多變的,因民族的不同、文化的不同、時代的不同、社會的不同而不同。 “角色"(role)是社會心理學上和社會學上的一個常用的、重要的、專門的術語,指在社會結構中具有特定的權利和義務的位置。例如家庭是一種“社會結構",它有一些特定的位置(“丈夫"、“妻子"、“父親"、“母親"、“兒子"、“女兒"等),每一個位置都有它特定的權利和義務,都是“角色"。家庭中務種角色的組成、權利和義務,因民族、文化、時代、社會的不同而不同。 在社會上,一種角色(如“醫生"角色),是由很多人來承擔的(在同一所醫院中,就有很多人是“醫生"這個角色); 一個人則承擔著多種角色。例如,一位“醫生",是“男人",是“公民",是他父母的“兒子",是他妻子的“丈夫",是他孩子的“父親",是某醫學院的“教授",某個學會的“會長",某個雜誌的“主編",這裏就已經有了9種角色了。 “男人"角色和“女人"角色都是“性角色",指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有關方面因性別的差異而出現的差別。 例如,在社會分工中,有些活動通常由男人承擔,有些活動則通常由女人承擔。比如在很多國家中,家務、護士、保育員、保姆、“空中服務員"、“酒店服務員"等工作,通常多由女人承擔。有時,男人由於求職的需要,不得不以不同方式(包括“變性手術"在內)以“女人"的身份生活在社會上 。中國的古代的和現代“花木蘭"則是女人去承擔男人的角色。 當然,在對性社會角色的界定上,可因民族的不同、文化的不同、時代的不同、 社會的不同而不同,而且可能包含有“性成見"和“性歧視"的成份。 性別差別大不大? 歷來認爲男、女心理學上的差別很大。例如,我國較早討論性別差異心理學的著作楊鄂聯《女子心理學》(商務印書館1920年初版)一書中,介紹了美國學者提出的男女身體和精神的異點208項,其中女人不同于男人但與兒童相似的心理特點便有“想像作用盛,推理作用劣,抽象作用拙"等16項; 近年,馬可比 (E.E.Maccoby)和 傑克林(C.N.Jacklin)合編 《性差心理學》(美國斯坦福大學出版社,1974)一書評述了歷來認爲男、女存在著差別的心理特點在50種以上。然而,他們根據許多人從1966年到1973年的大量客觀研究指出,可以清晰地顯示出男、女確實存在的心理差異只有4項:□女孩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好;□男孩的視覺、平衡覺能力較強;□男孩的數學能力較高;□男性更爲好鬥。還有6個方面是可能存在著性差的(但還不足以肯定):□女孩的觸覺更敏感;□男孩更主動,特別在交友結伴方面;□女孩更容易表露和述說害怕、焦慮等行爲和體驗;□男性更富於競爭性;□男性更喜歡支配;□女性更傾向於順從。 總的說來,現在逐漸地不那麽認爲男、女在心理上有那麽多、那麽大的差異,而日益認識到男、女在心理上的共同性。當然,心理學上的某些性差,確實是存在的,在教育、職業和社生活上,也是應該有所注意的。 性別是如何形成的? 人體生來的各種特性,包括性別的不同,都是由細胞中的遺傳物質“染色體"所決定的。每個細胞有46條(23對)染色體,其中22對是男女兩性都一樣的,叫做“常染色體",與性別的決定無關,有1對叫“性染色體"的,才是性別的決定者。再細一點說:呱呱墮地一個新生兒,乃是由來自父親的一個精子、和來自母親的一個卵子、相結合而成的一個”受精卵”發育而成的。成熟的卵子,經過分裂,變成只含23條染色體,而每個成熟的卵子,全都是只含有同一種性染色體,即”X性染色體”;而成熟的精子,經過分裂,也變成只含23條染色體,卻有的只含有“X性染色體",有的只含有“Y性染色體",在射出的精液中,通常一半精子是帶X染色體的,另一半精子是帶Y染色體的。大致說來,在性交時,一次射出的精液中,含有精子大約二億到六億個之多,但卻只有一個精子能進入到卵子(通常一個月也只排出一個卵子)中,而産生受精,受精卵重又成爲含有23對(46條)染色體。假如進入卵子的那個精子是帶X性染色體的,那末,受精卵就是“XX型"的(卵子提供了另一條X性染色體),就是一個女胎,將發育成爲一個女孩;假如進入卵子的那個精子,是帶Y性染色體的,那末,受精卵就是 “XY型"的(卵子還是提供那條X性染色體),就是一個男胎,將發育成爲一個男孩。關鍵的差別:就在那條Y染色體上。 原來在胚胎中已存在著的“生殖腺細胞",並無性別的區分,是既可以發育爲卵巢(女性性腺),也可以發育爲睾丸(男性性腺)。人類Y染色體的短臂上有一個決定H—Y抗原(組織相容性Y抗原)的基因。這個基因決定生殖腺細胞的細胞膜上H—Y抗原的存在。有H—Y抗原的存在,則生殖腺分化爲睾丸,第一性征爲男性。睾丸産生雄激素,將來進一步使個體出現男性的第二性征。同時,當有Y性染色體存在並發揮作用時(XY型受精卵),則阻止了女性發育的自動出現,而使生殖腺細胞發育爲睾丸,繼而生殖道則發育爲附睾、輸精管、精囊腺等,形成男性性器官。在女性,由於細胞內沒有Y染色體,因而細胞膜上沒有H—Y抗原,則生殖腺總是發育爲卵巢,繼而生殖道則發育爲輸卵管、子宮、陰道等,形成女性性器官。 至於人在心理上和社會上的性別差異,則主要是在個體生後的社會化的過程中,由家庭、學校和社會以各種方式,由遷移默化到言傳身教,逐步社會建構起來的。曾經有一種看法,認爲在性別形成方面,社會建構的作用,超過生物學因素的作用。最近的研究證明,其實不然。據路透社華盛頓2000年5月12日報導:一項研究的研究人員對25名具男性基因,但因生殖器有缺陷而作爲女孩子撫養的兒童進行了研究,結果發現:他們全部保持強烈的男性特點,儘管接受了激素及其他治療。他們多數在年長後自己重新矯正爲男性。參加這兩項研究的兒童與少年心理醫生兼泌尿科專家威廉·賴納說:“這些研究表明,男性的性別認知,直接與子宮內接觸雄性激素相關。這些兒童表明,正常的雄性認知,不僅可以在沒有陰莖的情況下形成,甚至出生時即切除睾丸(即閹割),而且毫不含混地作爲女孩撫養之後,仍可照樣形成。不是環境形成他們的性別認知。儘管整個環境告訴他們是女孩,他們的性別認知及性及性角色似乎仍然照樣發展。"對12名做過改變性別的手術的兒童,進行調查,結果發現:有8人後來決定作爲男孩生活。其他人的父母後來也希望孩子再恢復成男孩。以上兩項研究證實,性別是大自然形成的;對出生時性器官畸型的男孩進行的改變性別的手術犯了方向性錯誤,而且可能是殘忍的。記者約翰·卡拉品托的近來出版了一本書《大自然決定性別》,使這一問題引起人們更多的注意。 無男無女,不男不女,純男純女,亦男亦女,哪種更好? 然而,有人對於“性別成見"和“性別歧視"反應過分,把“男女平等"擴大到主張“無男無女,不男不女",完全抹殺男女的自然差異,也使社會上由於男女 的種種差別帶來的豐富多彩,變爲單調無趣;相反地,有人太執著於陰陽之差,而堅持要“純男純女",事實上就會惡化社會上已有的“性別成見"和“性別歧視",對男女雙方都會帶來許多問題和壓力。現代的看法是:亦男亦女比較好! 長時間以來,社會上形成了一種「性成見」(sex stereotypes),諸如男性剛強、女性溫柔;男性幾乎永遠要隱藏感情,要能承受橫逆,縱感悲傷,亦不可輕易流淚。女性則常表露情緒,遇有不快,就會哭哭啼啼。這種性成見,並非全適合於人性的。從消極方面來看,哭泣可以緩解情緒上的緊張,有益於身心健康。男性總要壓抑自己的情緒,有時不免危害健康;相反的,一個動輒哭鬧的女人,也使人討厭,而且影響人際關係。再從積極方面來看,男性剛強固然好,女性就一定要軟弱嗎?在充滿緊張與衝突的現代社會生活中,堅強不也應是女性具備的一項必要質量嗎?女性溫柔固然好,男性就一定要表現得粗野嗎?在家庭生活中、在社會生活中,一個溫柔的男人,不也是很受歡迎的嗎?所以,近年來,人們出現一種「男女兼性」(androgyny)的理想:一個兼有男性優點和女性優點的人,可能更符合現代社會的需要。有人曾列舉典型的男性品質,且對兩性都是理想的品質如下:獨立的、主動的、開朗的、雄心勃勃的、自信的、善於經營事業的、理智的、長於領導能力的、體格健壯的、有探險精神的、對性生活感興趣的、勇敢的;典型的女性品質,且對兩性都是理想的品質則爲:體諒人的、仁慈的、天真的、熱情的、親切的、整潔的、機智得體的、富於想象力的、善於理解的、樂於助人的、坦露情緒的、甘於奉獻的。 每一個人(不管生而爲男性還是女性)都可能是女性品質強的、男性品質強的、兩種性別品質都強的、兩種性別都弱的。我們所說的「兼性男人」、「兼性女人」就是指兩種性別的理想品質都具備于一身的男人或女人,他們並非乏味的「中性」人(兩種性別質量都弱的),而是有更強的適應能力和成就的現代型(或未來型)的亦男亦女的男人或女人。